對于逐漸提高“招生門檻”的美國大學,現在美國高校的錄取早已從拼硬實力過渡到細節軟實力材料。美國高校招生官希望看到學生的獨特亮點“What is unique about this student?”(這個學生有什么獨特之處?)”
因此,unique成為當下美國高校申請的另一重點。那國際學生應該如何準備課外活動?什么的課外活動是有深度的軟實力材料?下面為大家分享哈佛大學招生官解讀的“有深度的課外活動”。
以哈佛大學為首的眾多美國高校招生官們,大家對“有深度的課外活動”的解說是“專注并深化一種或兩種活動或愛好,而不是同時參加許多一般的活動”。根據以往經驗來看,規劃學生的課外活動,必須遵循以下五大法則,并且越早越好:
1、評估法則:全面、客觀評估學生的愛好與專長;
2、創新法則:探索學生獨有的、有創意的專長;
3、專注法則:專注一個領域的愛好、活動、專長;
4、堅持法則:時間上保證投入,持之以恒;
5、發揮法則:提升專長水平、擴大收益范圍。
如果大家對以上五大法則有很好的理解之后,相信大家會明白,這五大法則不但對規劃學生的課外活動有指導意義,同時也是規劃學生職業生涯和人生目標的五大法則。
第一、確定愛好需共同回憶
對于規劃有深度的課外活動,家長最關心以下兩個問題:
1、如何發現學生愛好與專長?
2、如何建立漂亮的義工記錄?
這時,需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回憶:從9年級開始,參加過什么課外興趣組織、社區活動、學術研究?參加過全國、全省、全市的什么表演或競賽?獲得過什么獎項?用一張紙詳細記錄下來。
自問自答:從問題找答案,學生喜歡文科、理科、體育、美術、表演、旅游或者其他愛好?學生最可貴的品質是有愛心、很細心、很勤奮還是性格內向與外向?
尋找線索:前年和去年暑假,學生是怎樣度過的?最近6個月,學生借了哪些書來看?和其他家長交流,你對自己孩子怎樣評價?孩子的同學對他有什么評價?有否給他起外號?這個外號表現出孩子什么特點?最近幾個月的周末,孩子在忙哪些活動?如果用一句話表現出學生最大最顯著的特點,這句話如何說?
相信通過以上3步驟,應該可以確定學生的興趣愛好。
第二、避免下面這些招生官一眼就識破的活動套路。
1、諸如National Society of High School Scholars的掛名組織
這些機構大多是通過College Board等類似渠道獲得申請者地址,并群發信件/電郵給申請者,邀請他們入伙。信里往往先把申請者表揚一通,讓人心里癢癢的。然而通篇都不會提加入組織后有什么卵用,只是用長篇的官話讓收件人覺得自己的優秀折服了組織的審閱人,這才邀請自己的加入。
招生官早已把這些組織列入了自己的“黑名單”。你在申請材料里提到類似獎項相當于告訴招生官:我花了幾十美金就是為了讓我的申請材料看起來更好看。
2、國外志愿者、支教等活動
志愿者是有門檻的,如果你僅僅去做做義工、支個教,那還不如直接把錢捐出去呢?然而,如果你執意要去國外傳播人性光輝,招生官自然會帶著這個問題懷疑你:“中國的那么多問題你不想著去解決,中國那么多需要支教的地方你不去,干嘛花幾萬塊錢跑到國外去?”
可惜,現在低門檻的志愿者活動現在早已變成了課外活動刷子的代名詞,在招生官眼里意義基本為0。真正對申請有意義的活動需要申請者長期堅持、能反映申請者成長環境、過程,然后申請者還得通過面試與文書展現自己的動機與情感。
3、各大“名人”的推薦信
不知道為什么,很多申請者及其父母都覺得,利用家庭高大上的人脈關系網給孩子申請加分是件光榮的事。于是乎,各種省長、總裁、會長等平時根本與申請者不可能有什么交集的人分分鐘都變成了父母通關系邀請寫推薦信的對象。但AO(招生官)不一定能耳熟能詳。
4、粗制濫造的作品集與演奏視頻
大部分AO自己對藝術其實并沒有特別高鑒賞能力,因此一般他們需要委托自己學校藝術學院的教授來幫自己評估,一旦學校藝術類老師對學生作品頻頻搖頭,而申請者在其他申請材料里有吹噓自己的藝術造詣,AO就會感覺自己被欺騙了一樣。
最后提醒大家,活動還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的,自己可以長時間堅持下去的,要有計劃的進行活動,不要隨波逐流。
更多
留學資訊的信息請持續關注
http://www.bq1df.cn,出國留學咨詢可以點擊頁面的咨詢框,會有專業的老師為你解答。
文章標簽:留學資訊